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濕敷療法 異位性皮膚炎新療法 賴柏如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新剋星-濕敷療法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將近90~100%的改善



濕敷療法(wet wrap therapy),可以說是這幾年來,在歐美國家拿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剋星!尤其是對於異常嚴重的患者,已經成為不可取代的療法。根據統計,有大於90%的患者,於接受濕敷療法後,有幾近90~100%的改善,不只紅疹消失,搔癢感也大幅降低。

然而,濕敷療法必須在醫師的監督下操作,根據患者的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乳液和藥膏,操作的次數和頻率也要依照皮膚嚴重度量身打造,等到好轉後,再做調整,如此一來,才能減少復發的機會,也才有痊癒的可能性!

其實,早在四千年前古埃及時期,埃及人就已經將蜂蜜和油混合敷在皮膚傷口上,創造濕潤的環境,加速皮膚傷口癒合。然而,直到1991年,才由Goodyear醫師發表「濕敷療法」這名詞,開始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並且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浸塗濕乾





濕敷療法共分「浸塗濕乾」四大步驟,
第一:將患者沐浴後,稍微洗淨身體。
第二:醫師會根據患者皮膚的嚴重度,選擇合適的乳液和藥膏。
第三:先套上濕的束縛帶
第四:再用乾的束縛帶再包一層,等於是內濕外乾兩層。

濕敷療法必須在醫師的監督下操作,根據患者的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乳液和藥膏,操作的次數和頻率也要依照皮膚嚴重度量身打造,等到好轉之後,再做調整,如此一來,才能減少復發的機會,也才有痊癒的可能性!


少抓,抗發炎,保水佳,增加吸收




濕敷療法和傳統治療相比有什麼優點?
第一,因為包覆住兩層,可當成物理性屏障,外層可有效減少抓癢,進而抑制癢又抓、抓又癢的惡性循環,避免皮膚進一步受傷;
第二:內層潮濕,患者覺得很舒適,也可以使皮膚降溫,使血管收縮,減少癢感,抑制發炎;
第三: 內層潮濕,可以增加皮膚保水度,減少水分散失;
第四:內層可以讓乳液藥膏和皮膚持續接觸,吸收更好,作用更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賴柏如醫師自從2014年開始引進此療法,已經有許多治療成功的案例,曾有一名8個月大的男嬰,根據媽媽口述,小男孩從出生後兩個月開始,全身就開始出現紅疹,期間遍尋各種治療,使用過類固醇藥膏治療和口服抗過敏藥物止癢,也使用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膏,甚至接受過中醫療法、自然療法等等,但病況未見改善。小孩日夜搔抓,躁動哭泣,讓媽媽心痛如絞,卻又束手無策。






這是當時就醫時的照片,可以看到全身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從前胸,後背到四肢,無一倖免。




經過濕敷療法治療,1天2次,1次3~4小時,3天後,皮膚改善將近90%,持續追蹤到現在已經有1年半,狀況非常穩定!




由於濕敷療法同時具有消炎和修復皮膚的功能,加速皮膚癒合,而且可以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量身定做,作用快,效果好,又可以大幅減少復發機會!雖然在台灣鮮少有醫院會施行,但在歐美各國已經是相當普及的治療方式。此外,除了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濕疹/牛皮癬,頑固型癢疹、乾癬等疾病都相當常見,




針對上述疾病,皮膚科醫師不只是在急性期給予治療,現在也強調皮膚屏障的保養,而「濕敷療法」不但適用於急性期的修復,同時在慢性期的皮膚維護也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提供患者多一種治療選擇,更是治療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方式,慢性濕疹/牛皮癬,頑固型癢疹、乾癬等疾病亦可以藉由濕敷療法獲得大幅改善。

相關衛教影片連結如下:


異位性皮膚炎和濕敷療法 衛教影片



來源: http://pojulai.blogspot.tw/2016/06/blog-post_1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