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異位性皮膚炎根治與保養教學!乳液保濕怎麼挑?醫師完整說明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是許多人「止不住的癢」。我們收到好多擔心的家長來信,希望了解更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到底要怎麼治療?怎麼保養?聽說保濕很重要,但是異位性皮膚炎乳液保濕產品要怎麼挑?長在手腳的蕁麻疹跟異位性皮膚炎有點像,要怎麼分辨?這些問題都是民眾常會遇到,但很難清楚掌握的。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濕疹,近年發生率逐漸增加,特別是許多孩童都有這個問題,看在爸媽身上真的是「癢在兒身,痛在母心」,在診間我們看到大量的家長因為這個疾病而自責難過,覺得是不是自己的遺傳問題,或者是提供的環境因素,才讓孩子遭受到這樣的痛苦,遍尋各種正式的治療管道或是偏方,只求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可以被治好。團隊的皮膚科醫師和家醫科醫師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對所有的病友、以及家長提供好的資訊,讓你對抗疾病的過程不孤單!為什麼這份整理這麼重要呢?因為根據多個研究,提供患者足夠的衛教資訊,對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喔!
今天我們一樣會從異位性皮膚炎的基礎講起,再講到如何保養與治療,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常見的病程是什麼狀況

異位性皮膚炎遺傳以及環境有關是一種慢性的、會發癢發炎性皮膚疾病,也是濕疹的一種。稱為濕疹可能會讓人誤會,以為是不是太濕才引起?但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本質上是因為太乾反覆發作慢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都是在孩童身上發生,但成人也可能得到這個疾病。而醫師們觀察發現,很多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同時也有過敏性鼻炎氣喘。這個特殊的現象被稱為過敏三聯症  Allergic Triad or Atopic Triad 
臨床上也常發現這些症狀的發生,常常會有時序性,也就是三種過敏症逐項發作。通常會是從嬰兒期異位性皮膚炎和食物過敏,接下來在 歲之後到學齡前後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就是造成黑眼圈的元兇之一,所以如果你是過敏寶寶,黑眼圈常常會找上你啊。氣喘則通常在過敏性鼻炎出現後出現,如果有支氣管性氣喘,常會在晚上或清晨氣溫低的時候咳嗽,或者劇烈運動後咳嗽止不住。因為發展的順序就像吹奏進行曲的過程,這個進展的過程也被稱作過敏進行曲( Allergic March )。這個過敏族群的人也常在血中發現較高的 IgE (一種與過敏相關的免疫球蛋白)濃度。
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越是都市化的國家,過敏兒的比率也越高。台灣現在已經是個高度都市化的國家,孩童的過敏率也是逐年攀升中⋯
把主軸拉回異位性皮膚炎,整個病程往往是這樣:嬰幼兒最早期的症狀通常是摸到某處皮膚特別粗糙,這代表著皮膚的自然屏障已經出問題。接下來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通常是感覺到持續地癢,接下來會發紅、發腫,皮膚可能會脫皮或脫屑。這時孩子會忍不住去抓,接下來就是破皮、流組織液,甚至是整片皮膚被細菌感染。在感染之後,皮膚的天然屏障變得更脆弱,異位性皮膚炎也就更容易被誘發,成為反覆惡性循環的夢靨。一直到青少年期,多數的孩子才會逐漸恢復正常,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之後。而孩童時期發作越嚴重的病人,症狀持續到成年的機率也偏高。
常見病程狀況
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時期,常常逐漸出現不一樣的表現。
不同時期病徵
在嬰幼兒時期,異位性皮膚炎較常在四肢的伸展處、頭皮、臉上等部位發現。臉上的病灶通常會最嚴重,往往會整片紅腫,甚至會脫屑或者流出組織液體,這可能跟孩子的手最容易抓到臉有關,其他部位抓不到就通常沒這麼嚴重。媽媽看到孩子的臉又紅又腫,真的會非常崩潰⋯下面這張圖就是嬰兒臉部的急性發作照片。
嬰兒臉上的異位性皮膚炎
出現嬰兒臉上的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反應。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在兒童時期,病灶多出現在四肢的屈側,或者是手腕、腳踝處。這個階段皮膚會因為急慢性交替的反覆發作,出現苔蘚化增厚的情形,常常會伴隨脫屑,顏色則多是淺棕色或粉紅色。這時候小朋友已經全身都抓得到了,所以常常把上述的幾個地方抓得破皮流血,有時候還會引起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左下圖是出現在膝蓋後側的異位性皮膚炎,右下圖則是反覆發作引起的嚴重苔蘚化。
異位性皮膚炎照片
左圖:在四肢屈側(膝蓋後方)的異位性皮膚炎。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右圖:嚴重苔蘚化的異位性皮膚炎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在青少年期,有些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會逐漸復原不再發作,但也可能持續,或者出現其他態樣的改變。通常紅疹會出現在四肢的屈側、手掌則可能會不時因為接觸到刺激物質發作,在身體各處也可能出現輕微的紅疹。青少年期的課業壓力大,這種忍不住的癢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還有學業表現,家長常會跟著非常緊張。下圖就是反覆發作在手上的異位性皮膚炎。
反覆發作在手部的異位性皮膚炎
接觸刺激物質反覆發作在手部的異位性皮膚炎。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Atopic Dermatitis, CC BY-NC-ND 3.0 NZ

異位皮膚炎該如何治療?抽血或過敏原檢查可確診嗎

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靠抽血或過敏原檢測來確定診斷的。雖然上面的文章有提到,許多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可在血中發現較高的 IgE 濃度,但並不代表如果抽血發現 IgE 高,就代表你得了異位性皮膚炎。有時候民眾也會擔心自己做了過敏原檢測,發現對好多項物質都過敏,是不是這樣就是異位性皮膚炎了?事實上,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靠的是醫師觀察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及病史的變化進程,來判定到底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例如上面那張嚴重苔蘚化的下肢照片,這樣看起來就算是異位性皮膚炎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醫師不會單憑一張照片就下這個診斷,而會仔細詢問從小到大的病史與病程,結合臨床症狀的觀察才作出診斷喔!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很多人的觀念都是錯誤的。許多人會想找到某一種仙丹妙藥,只要吃了或擦了這個就沒問題,但這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有 3 大主要目標:
  • 緩解症狀:可使用非藥物或藥物的方法。後面的文章會介紹。
  • 預防惡化:一旦惡化,就會容易陷入上段文章提到的惡性循環。
  • 將治療的風險降到最低:可搭配醫師指導的輔助方法來降低藥物使用。
要達到以上的目標,我們必須盡力排除所有可能導致惡化的因子,努力保留皮膚天然的障壁功能以及保濕,再輔以藥物治療來控制皮膚的發炎程度。以下我們先談談藥物的治療!
治療原則
許多家長會很排斥用藥,但其實醫師常常比你更想把藥停掉。所以在減少藥物使用這件事情上,醫師跟家長們應該是很有共識的(握手),但是藥物在疾病的控制與預防上有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有關用藥如果有擔心,可和您的醫師仔細討論。

控制發炎

最常使用的藥物就是外用類固醇。在輕微至中度嚴重程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使用局部的類固醇以及保濕劑是很合理的,這兼具了控制發炎及緩解症狀的效果。但類固醇不是只有一種,醫師通常會依照患者的年齡皮膚影響的範圍面積發炎的嚴重程度,來決定選用不同強度的外用類固醇。
使用類固醇,難免就會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外用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變薄。因此醫師會視狀況使用或停用藥物,而在一些比較容易受到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影響的部位,例如臉部以及皮膚皺摺處,有時醫師因此有時醫師會選用局部的免疫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 ,例如 tacrolimus or pimecrolimus )來幫忙控制疾病。
中度或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如果沒辦法透過局部治療控制的話,可以使用照光療法,或者是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劑來達到穩定的疾病控制。但這類治療並不適用於嬰兒與幼童,除非是其他療法仍無法控制,且年紀大一點的小孩或青少年,才適合在醫師的評估下建議使用。

治療並預防感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為皮膚的天然屏蔽已經受損,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以及黴菌的感染的。反覆感染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是嚴重的惡化指標,因此在皮膚遭受或懷疑被感染時,醫師可能會使用抗生素、抗黴菌藥物或抗病毒藥物來處理。請務必要配合醫囑用藥,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喔!有關預防感染,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務必幫孩子剪指甲!不然指甲把皮膚抓破了,是很容易感染的喔~

止癢藥物在疾病治療中的角色也很重要。如果因為癢而亂抓,很容易引發繼發性感染。局部類固醇就有止癢效果,除此之外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 是最常被使用的藥物。特別是在患者有異位性皮膚炎者的皮膚癢,以及過敏性的眼睛癢時,常被醫師開立使用。但這些藥物的止癢效果好不好呢?研究認為沒有很強,能夠發揮作用的原因可能來自嗜睡的副作用。有些專家認為會產生會鎮靜效果的這類抗組織胺(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 and cyproheptadine )比較有效。而比較沒辦法產生鎮靜效果的抗組織胺( fexofenadine, cetirizine, or loratadine )有時也有用,特別是患者同時有出現類似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敏性結膜炎的時候,可用來長期控制。

控制壓力以及焦

壓力以及焦慮也是誘發疾病、加重疾病的危險因子。如果孩子有這樣的狀況,醫療團隊也會評估壓力以及焦慮情形,考慮使用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這對疾病的控制也會有幫助喔!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保養?使用保濕乳液有效嗎?該如何挑選乳液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保養,要回歸到疾病的本質思考。這是一個因為過乾而誘發的疾病,因此保濕很重要。另外過敏與刺激也是疾病誘發的原因。因此保養的關鍵最重要的就是:積極保濕避免過敏原暴露避免刺激物質接觸。以下就這三大關鍵分別說明。
保養三大原則

積極保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角質層的脂質和天然保濕因子是不足的,皮膚的保濕能力就不佳。因此保濕對於所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治療都是重要的關鍵。要做好保濕,從補水、鎖水到皮膚的保護,由內而外都不可缺。以下幫大家條列做法,再附註說明。
  1. 喝足水分。每天至少要喝足體重(公斤)乘上 30 的水分,例如 60 公斤的人,就要至少喝足 1800 CC 以上的水。
  2. 非必要不需使用清潔產品,清水即可。一般孩童尚未進入青春期前,皮脂分泌都不多,除非髒到清水洗不掉,否則並不需要使用沐浴乳、肥皂、洗髮精等各式清潔劑。即使要用,也務必選擇溫和的界面活性劑。
  3. 勿用過熱的水洗澡。使用室溫水即可,如果擔心太涼,加熱到感覺微微溫熱就好。熱水會洗去過多的皮脂,這點和正確的洗臉概念是一致的。
  4. 泡澡或沖澡都可,重點是充足潤濕皮膚。要沖澡還是泡澡仍有爭論,多數專家傾向泡澡,但時間不宜超過十分鐘,這樣可以充足潤濕皮膚,卻不至於帶走過多皮脂或傷害角質。但沖澡一段時間,將皮膚潤濕也行。
  5. 徒手輕揉搓洗即可,勿用工具大力清潔。身體的髒污不需用菜瓜布或刷子去猛刷,這樣可能反而傷害到角質,因此惡化疾病。
  6. 洗完澡後輕輕擦乾身體,立即使用保濕產品。不需把身體擦到非常乾,讓角質保持濕潤的狀態,趕緊將保濕產品擦上去,鎖住水分。
  7. 平時還是要補擦保濕。研究認為一天至少需要兩次。實際上醫師通常建議只要皮膚摸起來粗粗的擦一些。研究顯示積極使用保濕產品可有效降低外用類固醇使用量。
  8. 穿棉質衣物,避免粗糙易磨擦皮膚的衣物。可以保護皮膚不受衣物刮傷、刺激。
至於保濕產品要怎麼挑呢?研究發現,高水、低油比例的乳液( Lotion 有時會因為水分蒸發但鎖水能力不足,反而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油的比例拉高一些的乳霜( Cream ,或者是更油一些的油膏(Onintment就比較有保護性,但有時會被抱怨太黏。一般建議至少油的比例要用到乳霜( Cream )以上比較好,如果怕白天太油,可以在夜間再使用油膏(如凡士林),白天用乳霜補擦。而香料與某些容易導致刺激的防腐劑(請注意,不是所有防腐劑都不能用)則應該避免出現在產品中。可以看這篇文章,完整一點了解防腐劑的意義。
學理上,含有脂質和天然保濕因子的保濕產品會有幫助。已經有不少品牌宣稱自家產品可以改善皮膚的屏障功能,而且賣得很貴,也確實提出一些資料顯示它們的效能。但是在一個隨機的試驗中指出,這些賣得很貴的產品,效果並沒有比開架商品來得好。但這並不代表市面上就真的沒有高效能的產品,但廠商應該更努力研發,並提出更多有效性的證據,您可以參考您的醫師建議選購價錢可負擔的產品。神經醯胺(Ceramides)是近年來在異位性皮膚炎中被研究得較多的生理性保濕脂質成分,更完整的介紹可參考神經醯胺到底是什麼?可能產生什麼功效?這篇文章。
保濕產品挑選關鍵

避免過敏原暴露

這必須拆成空氣過敏原以及食物過敏原來講。研究指出,目前對於空氣以及食物的過敏原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因子,還有爭論。許多孩童會對家中的塵蟎動物的皮屑黴菌花粉過敏,這往往被認為跟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有關。但在一項研究中發現,雖然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於家中的塵蟎過敏,但是減少家中的塵蟎並沒有發現對疾病控制有幫助。但以醫師的立場,減少上述物質的暴露還是有好處。所以做好居家環境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控制家中的相對濕度在 50-60% 左右(太乾反而不好喔),可以有效降低塵蟎、皮屑、黴菌的影響。
而飲食的介入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控制有沒有幫助呢?答案是仍然缺乏的。研究指出,雖然大約有50%的病童被檢驗出對牛奶、雞蛋、小麥、花生…等食物過敏,但食物過敏在大部分的案例中被發現跟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沒有關係。例如一個包含 421 位孩童以及成人的系統性研究中發現,即使是把牛奶以及雞蛋拿掉,在不特意挑選病人的狀況下,這樣的飲食介入並沒有幫助。但有另一個研究指出,如果在已經被檢驗出對雞蛋過敏的嬰兒身上避免食用雞蛋,那對於控制疾病是有幫助的。
所以綜合以上證據,通常醫師會建議嬰幼兒應該在四個月大後開始逐步嘗試副食品,不要因為擔心孩子過敏就什麼都不讓他碰。一次嘗試一種,如果沒問題就再試下一種。萬一發現有過敏反應(皮膚紅癢)就暫停食用。如果下次再嘗試同一食物就又發作,那就可能真的是對這食物過敏,這樣的做法是最便宜也有意義的過敏原檢測方式之一。若孩童真的對某種食物過敏,以後再避開這項食物即可。
避免過敏原暴露證據整理

避免刺激性物質接

異位性體質的人對於產生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特別是對於香料防腐劑新黴素等等局部性治療產品或藥劑所含的成分。所以如果患者在適當的局部治療下卻沒有效果,或者皮膚受影響的範圍超過常見的區域時,就應該考慮是不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喔!
至於使用益生菌對於控制異位性皮膚炎有沒有幫助呢?目前研究莫衷一是,許多做出來有效的結果,多數都有廠商的贊助,而無贊助的隨機實驗卻做出不同的結果。因此醫師目前通常不太會主動推薦使用益生菌,反而好好做好這篇文章上面提到的作法,會更有機會預防甚至根治異位性皮膚炎喔!
如果這篇文章所說的方法都試過了,仍然無法控制好的病人,可能就必須嘗試其他進階的療法,例如濕敷療法,研究顯示多數患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喔!詳細作法可以參考這篇:濕敷療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終於整理完這篇文獻啦!給所有看完的朋友拍拍手,相信大家對異位性皮膚炎的保養與治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囉!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在底下幫我們留下一個讚,並請順手分享給你的親友,畢竟現在孩童有這個狀況的比率超高,你的舉手之勞說不定就會幫助到許多人呢!

Reference

  1.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topic dermatitis
  2. Uptodate:Patient education Eczema (atopic dermatitis) (The Basics)
  3. Ersser SJ, Cowdell F, Latter S, et al.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atopic eczema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CD004054.
  4. Staab D, Diepgen TL, Fartasch M, et al. Age related, structure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06; 332:933.
  5. Darsow U, Laifaoui J, Kerschenlohr K,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reactions in the atopy patch test with aeroallergens and food allergens in subjects with atopic eczema: a European multicenter study. Allergy 2004; 59:1318.
  6. Fu T, Keiser E, Linos E, et al. Eczema and sensitization to common allerg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based study. Pediatr Dermatol 2014; 31:21.
  7. Garritsen FM, ter Haar NM, Spuls PI. House dust mite redu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A critically appraised topic. Br J Dermatol 2013; 168:688.
  8. Nankervis H, Pynn EV, Boyle RJ, et al. House dust mite reduction and avoidance measures for treating eczem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1:CD008426.
  9. Kjaer HF, Eller E, Høst A,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an unselected group of 6-year-old children. The DARC birth cohort study.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8; 19:737.
  10. Bath-Hextall F, Delamere FM, Williams HC. Dietary exclusions for established atopic eczem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 :CD005203.
  11. Lever R, MacDonald C, Waugh P, Aitchison 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vice on an egg exclusion diet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topic eczema and sensitivity to eggs.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1998; 9:13.
  12. Shaughnessy CN, Malajian D, Belsito DV. Cutaneous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reactivity to topical preservativ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4; 70:102.
  13. Malajian D, Belsito DV. Cutaneous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3; 69:232.
  14. Miller DW, Koch SB, Yentzer BA, et al. An over-the-counter moisturizer is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as, and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prescription barrier cream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ild-to-moderate atopic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Drugs Dermatol 2011; 10:531.
  15. Grimalt R, Mengeaud V, Cambazard F, Study Investigators’ Group. The steroid-sparing effect of an emollient therapy in infa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Dermatology 2007; 214:61.
  16. Nuovo J, Ellsworth AJ, Larson EB.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with antihistamines: lessons from a single-patien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m Board Fam Pract 1992; 5:137.
  17. Klein PA, Clark RA.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antihistamines in relieving pruritus in atopic dermatitis. Arch Dermatol 1999; 135:1522.
  18. Krakowski AC, Eichenfield LF, Dohil MA.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Pediatrics 2008; 122:812.
文章來源:
https://www.medpartner.club/atopic-dermatitis-care-cure/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簡單說明 異位性皮膚炎

位性皮膚炎, 
許多人自稱的"我的皮膚比較敏感", 
其實困擾著將近十分之一的民眾, 
有些人經過治療後, 能夠維持久久才發作一次, 或甚至不太發作, 
但有些人卻是怎麼治也治不好, 永遠擺脫不了, 為什麼?
因為對於異位性皮膚炎, 一點都不了解的話, 一味地亂搞, 當然只會愈搞愈糟。

今天我們就只談一個簡單的觀念, 了解基本的概念後, 要怎麼去預防和治療, 就比較有個方向:
如果你上網查, 可能會找到像這樣的"圖解":
etopicD 
就是講解皮膚的一些免疫機轉...有點眼花瞭亂, 反正就一堆小圓圈和一些箭頭...
或是可以查到從急性變慢性不同時期的變化:
atopicPhase 
有沒有更加地眼花了?更多小圓圈, 和更多箭頭...
老實說, 這些"圖解"基本上是給"專業人士"看的, 民眾就算查到這些機轉圖解, 大概依然是霧剎剎...
現在, 讓我們用更"簡易"的說明, 
我們把皮膚先簡化成這樣:
atopic 
在功能上, 皮膚表面是用來阻隔外界的侵犯, 有點像是"城牆"的功能, 
而皮膚裡面, 會有一些衛兵, 用來攻擊突破城牆防守的侵犯。
像是這樣:
  
atopic2
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最主要的兩個大問題, 就是
1. 城牆有破(皮膚損傷)
2. 衛兵在裡面打丈(發炎反應)
atopic3  
皮膚損傷, 外來抗原進入, 產生發炎反應
發炎反應, 造成皮膚損傷, 外來抗原進入
其實就是個惡性循環:
visi 
也就是說, 如果這三種情況不被中斷, 那就永遠陷入這個惡性循環裡了。
如果你要問, 
那異位性皮膚炎最開始是什麼原因?
目前也只能回答你, 這三種都有可能是最起始的原因。
雖然早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源頭多是強"發炎反應"的這一環, 也就是所謂的"過敏", 皮膚經由IgE媒介引起的不恰當的發炎反應, 過度的發炎反應才造皮膚損傷, 才又造成更多外來抗原侵犯, 才又更加重發炎反應的現象。
但是隨著一些研究的進展, 發現也有許多人是因為先天的皮膚防衛能力缺損, 讓許多外來物有機會入侵到皮膚裡面造成發炎反應, 
另外, 也有理論是認為是由於皮膚表面的細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一連串的皮膚反應(圖片來源NEJM: Med 2008; 358:1483-1494)
staph 
有了這個觀念以後, 再來談如何治療和預防發作, 應該會比較有概念。
其實基本上, 要做的就是兩件事, 
一是如果在發作期間, 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將"發炎反應"給抑制下來, 
發炎反應就像皮膚裡面的小型戰爭, 想像如果城堡裡面在打丈, 城牆也必然會被破壞,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停止這個戰爭"。

atopic31  
要如何阻止皮膚的發炎?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類固醇"了。
類固醇被汙名化後, 很多人都對它有莫名的戒心, 以致於用藥遵醫囑性變得很差。這其實也往往是異位性皮膚炎老是治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類固醇有許多不同的種類, 它並不是指單一種藥物, 
坊間很多"專家"其實連類固醇有哪些都講不出來了, 就以專家的名義大勒勒地批評類固醇, 真的會懷疑別有居心。
類固醇被批判的應該是它的"濫用", 而不是它本身。
由醫師判斷, 正確的使用, 就是很好的一種藥物。
常常遇到患者"永遠都看不好"的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醫師開了類固醇藥膏, 患者卻因為恐懼類固醇而根本不敢擦, 
第二種是擦擦停停, 擦了, 比較好一點, 就不擦, 不擦後又發炎, 就又擦, 擦了發炎退了一點, 就又不擦, 反覆這樣搞下去, 永遠都不會好, 反而還會擦出類固醇的副作用。
steroid 
所以, 醫療上, 遵醫囑性是很重要的, 不要自己當專家, 也不要隨便就停了來路不明的"偽專家", 
異位性皮膚炎使用類固醇外用的藥物, 理論上要先努力擦到醫師評估的時間, 完全把發炎消滅後, 
再來就是努力的"防守", 改善皮膚屏障破損的問題。

對付異位性皮膚炎, 類固醇用法的大原則就是:
一鼓作氣!短時間內積極使用, 真正消滅發炎後就完全停用, 幾乎不會產生什麼副作用;
反而擦擦停停, 永遠擺盪在擦或不擦的輪廻裡, 不但治不好, 還會產生大家討厭的副作用。
(很多原本患者自稱怎麼醫都醫不好的情況, 在"開導"之後, 照正確的用法, 不用一個月就解決了, 而且也很少再復發。)
圖示: 
 PIC 
改善皮膚屏障破損的方式, 其實就是俗稱的"保濕", 
日常生活上, 就是別洗太熱的熱水, 減少皮膚刺激, 平時不要胡亂"去角質", 不要自己亂用OOXX酸換膚, 
洗完澡要擦保濕劑, 洗手完要擦護手霜....等等...
但是市面上的保濕劑還真的琳狼滿目, 適合哪一種, 又如何正確使用(例如單純玻尿酸的保濕劑就不應單獨使用, 化妝水不能當作保濕劑...等), 建議可以把產品帶去給您的醫師諮詢。

如果能夠照這種方式來處理, 幾乎可以解決大多數患者的問題喔!
(其它像是免疫調節劑, MTX, Tacrolimus, Pimecrolimus , Omalizumab , 益生菌, 紫外光照射, 抗生素, 抗病毒藥物, ....等, 有機會再另外撰文介紹), 

讓我們再總結一下, 基本上大原則就是:
4
(所以無論西藥, 中藥, 另類療法, 自然醫學.....什麼的, 只要能達到這個大原則, 就都會有效果, 而違反此原則的方法, 自然就是反效果囉~) 
懂了嗎?

其它更深入的問題, 請向您的醫師做進一步諮詢喔^^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南屯區大容診所張健淵醫師, 轉載請勿修改, 並註明出處, 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sagy.pixnet.net/blog/post/30210477-%E7%B0%A1%E5%96%AE%E8%AA%AA%E6%98%8E-%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

冬季異位性皮膚炎 - 阻止搔抓才有效

很多民眾的異位性皮膚炎到了冬天就顯得更加嚴重,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皮膚科醫師劉怡伶表
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與皮膚屏障功能不佳、免疫反應及癢感耐受差有關,但三大可能機轉,
未必所有患者皆三者兼備,治療須阻斷患者因癢而不斷搔抓的循環,才可能有效提高治療率。
劉怡伶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通常是在皮膚保護缺損、過敏反應及搔癢意念下出現皮膚發炎
反應,避免癢了就抓,出現濕疹又癢得更厲害的循環。
醫師進一步解釋,只要皮膚表面保護性障礙層功能不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引起發炎現
象,可能同時為乾性皮膚或有魚鱗癬;而當免疫調解功能異常,當受外界物質如塵、蹣、蟑螂
排泄物等刺激時,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可能同時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氣喘,血液中也常會
有較高之IgE免疫球蛋白。對於癢感的耐受性較差,一個小刺激可能帶動持續性搔癢行為,產
生進一步發炎及濕疹變化,治療目的主要為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盡量使症狀降低到沒有或不容
易再惡化。
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近幾年有全球性逐漸增加流行率現象,異位性皮膚炎在臨床上
容易反覆出現,濕疹樣皮疹變化為其診斷基礎。正規治療包含適度的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
胺、非類固醇之抗發炎性外用藥物或紫外線等物理治療,必須避免副作用或後遺症。 【台灣
新生報/萬博超】

-----------------------------------------------------------------------


以化妝方式來掩蓋肌膚敏感問題,反而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季節交替之際,各種敏感症狀也加劇,張潤德小兒科診所醫師張潤德表示,皮膚炎可分為過敏
性及異位性兩大類,過敏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各處,多為後天因素造成,主要是經由接觸或是
飲食所引起,例如使用化妝品香料,或是吃進過敏源食物等等。但國人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
主要和遺傳有關。
張潤德醫師指出,「此類患者屬於先天過敏體質,算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經年累
月都會發生,且患者以兒童及年輕一輩居多,約莫每4人當中就有1人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皮膚乾燥,好發於四肢關節屈側部分,因癢而去抓,繼而引起疹
子,起疹子又會導致癢,惡性循環之下,使得皮膚變厚、變粗、紋理明顯形成苔癬化,而過度
的搔抓也會使得皮膚產生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嚴重者可能會得到蜂窩性組織
炎,甚至引發敗血症。
為減緩肌膚發癢症狀,張潤德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局部用藥,平時就要注意皮膚
的滋潤保養,選用低過敏保濕乳液,以及適量攝取LP33益生菌增加細胞活性,抑制減少過敏
情況,由內而外雙重調整過敏體質,輕鬆保健最完善。 【Upaper╱宋佳玲】

文章來源:
http://hurt633.pixnet.net/blog/post/28002583-%E5%86%AC%E5%AD%A3%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E9%98%BB%E6%AD%A2%E6%90%94%E6%8A%93%E6%89%8D%E6%9C%89%E6%95%88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異位皮膚炎的中醫治療

討人厭的搔癢~異位皮膚炎

最近換季+氣候變化大,皮膚癢的人增多至少3成,
趕快來了解一下中醫如何治療及預防皮膚癢!

異位性皮膚炎,根據本病的發病部位及形態,與中醫古籍中「四彎風」、
「奶癬」、「浸淫瘡」等相類似。好發於肘窩、膝窩部常見對稱性發作,故
有「四彎風」之稱;,嬰兒濕疹稱為「奶癬」;四肢或浸淫全身、滋水不斷
現象,名為「浸淫瘡」。

最大的特徵就是「癢」!而且可能搔癢嚴重,皮膚紅、脫屑、及苔蘚化,
有人甚至癢到用搔抓或摩擦拍打止癢,造成皮膚表面出現抓痕、起小水泡或
結痂皮。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的過敏體質,患者除了皮膚反覆出現濕疹和搔癢
之外,還容易合併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
敏症狀。

外來刺激源

異位性皮膚炎病程波動易受精神狀態及氣候改變而影響,近年來,因為空
氣汙染、社會壓力增大、飲食無節制等因素,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常見的外來刺激源如下:
一、經由皮膚刺激
汗液刺激 冷風吹 動物毛
二、經由呼吸道刺激
塵螨、花粉
三、經由腸胃道刺激’
寒涼食物、發物(如鳳梨、芒果、帶殼類海鮮)、蛋白質類、辛辣物

臨床表現

嬰兒型:臉頰出現紅腫的丘疹、水泡及結痂等等,皮疹好發於臉部、頭皮及
關節伸側部分,嬰兒型有可能一段時間就好了,也可能持續至成人。
孩童型:皮膚因長期搔抓而出現苔癬化,以濕疹性皮膚炎表現為主,病灶分
佈較廣,多集中於手肘及膝關節屈側、脖子、手腕等處。
成人型:容易發生在手肘及膝關節屈側(肘窩、膝窩)以及頸背部,約有5%〜
10%的患者會延續到二十歲,其病灶與孩童型相似,但主要以慢性濕疹表現
為主,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變厚、變粗,膚色也較深。

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以下至少包括三項
– 最大特徵是搔癢
– 典型皮疹型態分布:嬰兒面部和肢體伸側皮膚受波及;成人屈側皮膚的苔癬樣變化
– 慢性復發性皮膚炎
– 個人或家族異位性體質病史

臨床治療

中醫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認為是本身體質較虛弱,保衛的能力不足、無法
抵擋外來物質的刺激侵襲,而引起過敏反應,中醫在治療過敏性疾病強調
「扶正氣」,使體內免疫機能發揮功能對抗外來入侵的過敏原!
急性期常由濕邪、風邪及熱邪相兼所致,可泛發全身,甚至劇癢搔抓破皮而
引起細菌感染,轉為熱毒型,皮疹紅腫,滲出液不止。因此在急性期常使用
袪風止癢、清熱利濕,佐以清熱解毒的中藥材治療。
慢性期表現為纏綿不癒的異位性皮膚炎,因病久傷血以致血虛生風生燥,或
由於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出問題而造成脾虛濕盛。「治病必求其本」,
應當注重扶正氣,提升免疫力,以健脾除濕、養血潤燥等原則來治本,減少
發作。久之局部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苔癬化更明顯,膚色也較深,此時則須
搭配活血化瘀的藥材來調理。

一、 風熱型
症狀:發病迅速,以紅色丘疹為主,泛發全身、劇烈搔癢、常抓破皮出血、
滲出液不多、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弦數。
治則:涼血袪風
處方:消風散加減
藥材:荊芥、防風、蟬脫、牛蒡子、生地、生石膏、木通、苦參、生甘草、
知母、金銀花、黃芩加減。

二、 濕熱俱盛型
症狀:皮損見紅斑水瘡,滲出液淋漓,或有糜爛結痂,奇癢難忍, 或癢痛
兼作,煩吵不安。常有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
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
處方:龍膽瀉肝湯
藥材:黃柏、黃芩、山梔、地膚子、生薏苡仁、茯苓、夏枯草,滑石、生甘草。

如果癢到用搔抓破皮引起細菌感染而化膿者,可視情況加蒲公英、金
銀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材。

三、血虛風燥型
症狀:皮損乾燥粗糙脫屑,瘙癢劇烈,色素沉著或苔蘚樣變,舌淡,苔薄,
脈細。
治則:養血袪風
處方:當歸飲子
藥材:當歸、川芎、生地、赤芍、白蒺藜、生薏苡仁、灸甘草。

四、脾虛濕盛型
症狀:皮損色暗不鮮,皮膚表面有水泡及滲液,部分乾結痂,大便溏薄,容
易疲倦,胃腸脹氣,舌淡,苔薄白或膩,脈濡。
治則:健脾除濕
處方: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
藥材:黨參、白朮、茯苓、生甘草、蒼朮、豬苓、薏苡仁、白蘚皮、陳皮、
厚朴、木香。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一、飲食注意
☆少吃發物~鳳梨、芒果、荔枝、鮭魚、鵝肉、鴨肉、蝦蟹
抽血檢查有免疫球蛋白E(IgE)對蛋過敏者才須避開奶蛋類製品
☆少喝冰涼飲料
☆少吃寒性食物,例如西瓜、橘子、葡萄柚、奇異果等寒性水果
若涼性食物可在烹調時搭配蔥薑蒜,例如白菜、蘿蔔
☆少吃海鮮類如帶殼的蝦蟹、鮭魚或對蛋過敏者少碰蛋或牛奶
☆少吃辛辣刺激油炸食物
☆多吃青菜水果,不要偏食
☆勿吃太飽造成胃腸負擔

二、居家環境
以簡單清爽為宜,避免待在悶熱的環境環境,要保持通風涼爽,最好避免使
用地毯,毛茸茸的玩具,以免塵螨增生誘發過敏,不要養寵物。此外調適心
理壓力也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壓力會導致皮膚狀況惡化,搔癢加劇。

三、皮膚呵護
1..避免過度清洗身體
慢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會 造成皮膚苔蘚化,粗粗黑黑的,這是角質堆積以及色
素沉著的現象,並不是皮膚不乾淨,過度清洗,反而會使皮膚更乾燥而惡
化,洗澡水不要太熱,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潔用品,多用清水清洗身
體,沐浴乳用在局部重點部位,其餘帶過即可,免得將皮表上的保護性油脂
全部洗掉,而誘發搔癢。
2..適當的使用保濕乳液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為皮膚障壁及保護功能受損,所以容易受到一些刺激物
或是接觸過敏原而導致惡化。大部分的會有皮膚乾燥現象,平時可選用溫和
的保濕乳液擦身體,要選擇不含香精、防腐劑、抑菌劑的產品,以免刺激皮
膚導致皮膚炎的惡化。
3.選用透氣、吸汗、寬鬆的衣物
宜穿著柔軟吸汗的棉質衣物。如 果流汗後後最好馬上更換衣物。避免粗糙、
太緊或羊毛、兔毛材質的衣物,容易摩擦或刺激皮膚導致惡化,
4.避免大量流汗
因為汗水鬱積在 皮膚上易刺激發癢,導致皮膚炎惡化,尤其在夏天或運動完
容易發生,所以大量流

文章來源:
http://drhsin.pixnet.net/blog/post/6496302


異位性皮膚炎 好得了嗎?

大家健康雜誌.2015.06文/胡恩蕙

癢癢癢,讓人抓不停,異位性皮膚炎是許多人擺脫不去的夢饜!
發作起來奇癢無比,抓到破皮又流膿,該怎麼停止這樣的惡性循環?
本次封面主題帶你了解除了擦藥治療,還有哪些新療法,
從居家環境、飲食、保濕……全面掌握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
很多人以為冬天皮膚較乾燥,異位性皮膚炎較易發作,其實夏天容易流汗,
也會刺激皮膚過敏發炎反應,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
疫風濕科主任徐世達就發現,當天氣變熱,小朋友易流汗,門診中異位性皮
膚炎患者就會增加三、四成。

異位性皮膚炎是
皮膚缺陷+過敏反應

徐世達醫師指出,過敏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都必
須遺傳到兩種缺陷:障蔽層缺陷及過敏體質。所謂障蔽層缺陷,指的是人體
與外界接觸的皮膚、黏膜有缺陷,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有缺陷,氣喘
及過敏性鼻炎,則分別是呼吸道黏膜和鼻黏膜有缺陷。
徐世達醫師表示,皮膚障蔽功能差,當接觸到環境中刺激物,就容易引起發
炎反應,使皮膚受傷、通透性增加。此時,過敏原有機會藉由發炎受傷的皮
膚進入人體,引起過度敏感的免疫反應。

更糟糕的是,發炎受傷的皮膚通透性增加,會使皮膚神經末梢暴露過度敏
感,所以病人會異常的癢,以致不停抓癢,但「抓」的動作,更破壞皮膚結
構,使皮膚發炎受傷的範圍、嚴重度與通透性變得更大,降低皮膚正常免疫

當病人感染細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時,病人會因為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的超級抗原免疫反應,使發炎症狀惡化,奇癢無比,嚴重搔抓後,甚至會長
出膿皰,流膿流湯。

「癢」是重要特徵
易陷入一直抓的惡性循環

當皮膚發炎,神經會散發出癢的介質,「癢」是異位性皮膚炎重要特徵之
一。臺中榮民總醫院皮膚科醫師李文豪指出,在「急性期」抓癢會造成發紅
脫皮,甚至破皮流血,若傷口變大,組織液滲出,加上細菌、黴菌等感染,
傷口就開始流水流湯。由於感染會加重癢感,患者更易陷入「癢→抓→皮膚
孔洞變大→更癢→更抓」的惡性循環,有些人抓得全身遍體鱗傷,幾乎體無
完膚。
很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覺得晚上特別癢,李文豪醫師解釋,晚上睡覺時,沒
有其他事分散注意力,患者會專注在癢的感受上;另一方面,睡覺時副交感
神經較興奮,也會加強癢感。常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晚上癢得睡不
著,爸媽幫忙抓癢也睡不好,影響全家白天上班、上課及人際關係。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地癢、發炎、傷口惡化後,會進入「慢性期」。李文豪醫
師表示,慢性期皮膚會苔癬化、變厚、變粗,紋理線條特別明顯,有些人會
色素沉澱,皮膚變得黑黑乾乾,有些人形成癢疹。
當皮膚表面進入慢性期,裡面還是可能急性發炎,若不好好控制,仍可能慢
性→急性,急性→慢性,反覆發作。

感謝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徐世達、臺中榮民總醫院皮膚科醫
師李文豪審稿

文章來源:
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post/42274144-%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E5%A5%BD%E5%BE%97%E4%BA%86%E5%97%8E%EF%BC%9F

【家有異位兒】異位性皮膚炎.關於中醫&名醫的迷思

很多朋友看了之前的文章
會想知道路可在哪裡看的中醫!?

當然 中醫的醫術真的有差
中醫甚至還有分派別!
學問非常博大精深 
路可的嬰兒異位 我從西醫 轉到自然療法及中醫
經歷了一番波折
其中也有我對自我判斷上的懷疑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求醫的過程 我感受到醫師與病人之間
真的存在一種微妙的”醫緣”!

”人家口中的名醫 不見得跟自己(或孩子)相契合”
曾經我帶路可去看一位有名的醫師
醫師的見地與胸懷令人尊敬
他並不嚴肅 而且很親切
但是就是說不上來 我心中莫名地有一些遲疑 
當時的baby路可也好像與我心靈相通似的 
在與醫師四目相交的那一刻 突然大哭起來  
這位醫師幫助過很多異位患者 有很不錯的聲譽
但我們就此擦身而過

相信事情會好,它就會好
這是吸引力法則
若我對這位名醫存有不確定的心態,我也無法想像他能改善路可的狀況
這裡不是在說醫生的脾氣
我們只盼望能借重醫師的醫術來為孩子治病,醫師的脾氣並不是考量重點
而是一種醫病間能夠相互信任的程度 
我想那就是微妙的”醫緣”
這樣的緣份 會讓人在無形中做出選擇!
因此我也聽過 其他的父母帶孩子給後來我們給路可看的中醫師看過一次病後 就沒有再去的
了解到這是”醫緣” 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世上很多的事情假假真真
何不給自己多一點的自我判斷力 去感受看看
路可後來看的中醫師 並不專治異位性皮膚炎
是地方上聲譽不錯的中醫師 我們全家大小都給他看病~
然而台灣名聲好的醫師非常多
若不是有相當程度的相信
像異位這樣不屬於重症或是重大疾病的慢性病
大可不用太執著於非誰醫治不可
或是非要找專治異位的醫師不可~
(但是一但相信了某位醫師,請不要輕易換來換去,耐心地讓醫生調理)

其實面對這麼小的孩子生病
極度考驗父母的智慧與抗壓性
相信嗎?父母的心理素質比找一位好醫師還重要!

寫這些文章 不是為了推薦哪位醫生厲害 把路可醫好了
(但我真的非常感激這位長期為路可把脈治療、心懷慈悲的老醫師)
正因為如此 我想替所有慈悲為懷的醫師們說句話
病人的病要好 除了找對醫生 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或是父母)把持 做好生活管理!
知識就是力量
因此我分享的是我心中認為正確的觀念!而非名醫!

孩子的病 如何照顧、如何醫治
取決於父母的判斷力
沒有充份的知識 將會影嚮你的判斷力
所以要先求知、再求醫

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需要父母長遠的眼光及長期抗戰的決心
相信父母追求的都是 孩子長久的健康、不受病痛威脅
那就不要有駝鳥心態 覺得擦藥就能眼不見為淨!
先想像孩子長成青少年後的樣子 還希望他繼續依賴類固醇等藥物嗎?
若不希望 現在就不要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

了解到異位性皮膚炎是身體腸胃出了狀況 而非皮膚病
就要明白這病不是兩、三下會好
還可能是兩、三年才好轉
中醫或許可以負責調理身體
但還需配合患者及家屬給予健康的生活觀念
ex.不過度剌激腸胃、避開過敏食材、飲食單純、偏素食、偏有機、多運動、多曬太陽
這些免錢的居家治療 就是父母能做到對孩子最大最大的幫助
不要小看 真的至關重要!

因此父母們別把重心都放在尋找好醫生
而當找到心目中的好醫生時
也別抱著”把問題都丟給醫生就好”的心態
上面那些父母們要做的事
有可能比找個好醫師更為重要!

好的醫師 是一種「助攻」
而身為父母 你們才是「主攻」
別弄錯順序了!
在找醫師前 請先明白這個道理
否則 再好的醫師 沒有神隊友主攻 
一直給予孩子剌激腸胃的飲食、環境
醫師也只能不斷地幫隊友補破洞 而無法發揮助攻效果
長期感覺不見效
好醫師可能因此被不明就理的家長 視為治療無效、不會醫治
豈不是非常冤枉?

孩子的病
要花心思了解、認識
才能認同對的方法!
這是必修學分 也是父母要修的智慧
而且還需要具備抗壓、冷靜、穩定的心理素質
想一想 寶寶在還未出生時 就選擇了你們做父母
一個連眼睛都還看不清楚的寶寶
他的身體健康只能指望千挑萬選的父母(再說一次不是醫師)
相信每位父母都愛孩子
請施展你們能給他所有的愛
求醫前先求知識
有了知識這把奪不走的利刃
你們與孩子都會有非常大的收穫!

出處:
http://hannn246.pixnet.net/blog/post/398928325-%E3%80%90%E5%AE%B6%E6%9C%89%E7%95%B0%E4%BD%8D%E5%85%92%E3%80%91%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EF%BC%8E%E9%97%9C%E6%96%BC%E4%B8%AD%E9%86%AB%26%E5%9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