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內外治法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內外治法
異位性皮膚炎又名異位性濕疹或是遺傳過敏性濕疹。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複雜,西醫至今為止尚未得出結論,大多認為與免疫、遺傳或是對藥理反應有關。中醫認為形成應與飲食失調、脾胃功能失調、外受風濕熱邪有關。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依據中醫辯證施治原則,分成內外治法。
嬰兒期內治以清熱除濕,用藥時切忌大熱大補;常用中藥有太子參、茯苓、山藥、半夏、陳皮、黃連、當歸。外用藥治療原則與成年濕疹相同,但應多注意藥物濃度與用量。
成人期與少年期常是脾虛血燥型,內治以健脾除濕消導,養血潤膚止癢為主。少年期用藥切記大苦大寒,並搭配抗感染的中藥治療。常用中藥有茯苓、生地、甘草、党參。外用藥則要選擇具有抗感染的中藥膏藥,像是黃柏等煎湯濕敷。
也有一部分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使用藥浴,像是加有紫草根、蒲公英、白鮮皮連翹、土茯苓等等中藥材。切記婦女月經期間,心血管疾病,有出血情形者,不能使用藥浴治療。基本上藥浴使用時間約略二十分鐘以內,且避免在飯前飯後半小時作藥浴。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自行亂擦藥,建議先諮詢專業中醫師,做定期的內外治療,才能健康又安全的改善擾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本文摘自 2017/2/3 台灣新生報 鴻成中醫診所院長吳嘉興醫師

文章來源:
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1250/%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E4%B8%AD%E9%86%AB%E5%85%A7%E5%A4%96%E6%B2%BB%E6%B3%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